让孩子们乐享多彩暑假
文章字数:1989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如今4年过去,孩子们的暑假有哪些改变呢?
运动场:从课堂到场馆的体育热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曾经“赶场”补课的暑期景象已悄然淡出,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游泳馆、各类球馆成了新去处,运动的活力正成为暑期最亮眼的底色。
7月27日下午,商州城区南山花园酒店游泳馆内水汽氤氲,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浅水区里,五六岁的孩童扒着池边,在教练引导下练习憋气,小脸憋得通红;深水区的大龄学员身姿矫健,手臂划水带起串串浪花,时而翻身仰泳,时而蛙泳前进,动作已然有了章法。泳池边,七八个教练穿梭忙碌,有的跪在池边手把手纠正腿部动作,有的持长杆守护在初学者身旁。
这般热闹,与我市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密 不 可分。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已从每周3至4节增加到每天1节,高中阶段学校每周鼓励增加1节,同步拓展体育游戏、体能训练、特色体育活动等课程;课间休息延长至15分钟,每日30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雷打不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引导下,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愈发充足。
家长的育儿观念也在悄然转变。“相比分数,孩子快乐、有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家长方易明站在池边,看着女儿在水中扑腾,脸上满是欣慰,“游泳能锻炼体质,趁暑假报了班,也算学项技能。上完课还得去学画画,都是她自己感兴趣的。”
教练张永良刚送走一批学员,紧接着迎来下一拨孩子,他笑着说:“课排得满满当当,下午一点到三点半一堂,三点半到五点又是一堂,连轴转都忙不过来。这暑假的孩子比以往多了不少,光我带的班就有40多个。”
随后,记者在皇冠假日酒店游泳馆和万达游泳馆看到,同样是一派热闹景象。泳池里孩子们的嬉闹声、教练的指令声、家长的叮嘱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暑期里充满活力的乐章。
生活场:从家庭自主到社会历练
“现在政策好了,不用再逼着孩子去补那些不情愿的学科课,我们更愿意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安排。”家长李玉明的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在他女儿李子月的《暑假计划表》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充实又有序的安排:每周一到周五,自主完成数学练习、英语阅读等学习任务;周六周日则彻底放松,或约上同学打球,或跟着家人短途出游。这个暑假,他们已去周边古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8月还计划去海边,让孩子看看不一样的自然风光。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上六年级的李一凡每天按时看新闻联播,周末还会自己打扫卧室、跟着妈妈学做午餐。“看新闻能开阔眼界,整理房间和做饭能培养动手能力,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其母亲李艳说,女儿现在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强了,还常常在饭桌上跟家人分享新闻里的趣事和旅途中的见闻,思辨能力也悄悄提高了。
除了家庭里的动手实践,街头巷尾的“小创业者”,更展现了孩子们在社会课堂里的成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家长也愈发重视孩子自力更生能力的培养。在商州群众运动公园,热闹的人群中,一个装满各类饮品的手推箱前,五年级学生蔡天佑正大声叫卖,格外引人注目。“来这儿摆摊第三天了,第一天卖了60元第二天100多元,今天收入也不错。”蔡天佑大方地介绍着自己的生意经。一旁的妈妈满脸自豪:“以前总盯着孩子做题,现在觉得让他接触社会、学会自力更生才更实在。这几天摆摊,他自己学着算账、跟人沟通,还知道了赚钱不容易,比我们说多少道理都管用。”
秦岭博物馆广场上,高二学生石宇洲也支起小摊卖冰粉。“今天是摆摊第三天,每天能卖出八九份。”他说,“就想趁着暑假锻炼下自己,不光能赚点零花钱,还能学着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感觉挺有意义的。”
文化场:从书香浸润到教育生态的蜕变
除了体育场馆、旅途和街头,博物馆与图书馆也成了孩子们暑期的“打卡地”。7月29日,秦岭博物馆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围着古生物化石展柜驻足,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亿万年前的故事,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不时举手提问。在商洛图书馆,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阅览区,不少孩子正捧着书本静静阅读。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图书馆的日均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近三成,孩子们借阅的书籍种类也从以往的教辅书为主,变成了文学、科普、历史等多元类别。
这几年,我市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双减”落地生根。今年,市教育局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深化落实“双减”政策,继续举办课后作业设计大赛,丰富课后服务形式,联合有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这些举措为孩子们卸下了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课本之外的世界,也让暑期的多元发展有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从泳池里的矫健身影到街市上的历练身影,从书房里的专注目光到博物馆里的好奇眼神,“双减”4年,不仅让暑期挣脱了“唯分数”的枷锁,更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发现:成长的模样,本就该这般多元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