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里的“领头雁”
——记山阳县延坪镇白龙村党支部书记周和喜
文章字数:1534
  本报记者 胡 蝶
  8月4日,骄阳似火。记者走进山阳县延坪镇,沿着盘旋上升的山路驱车前行至白龙村,青山绿水跃入眼帘,体感温度也低了起来。尽管这里山高林密,手机的信号却十分畅通,而在山区,手机信号中断是常见的现象。
  “村里才装了信号塔。”对于手机信号的疑问,山阳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驻白龙村帮扶干部张斌给出了答案。原来,白龙村以前信号封闭,经过村党支部书记周和喜的争取,2023年电信公司来村里装了5个信号塔,去年移动公司又来装了5个信号塔。给村里通网,只是周和喜返乡近7年,带领全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挂满了群众送来的印有“知百姓冷暖 为百姓谋利”等字样的锦旗。这是对周和喜这些年为民办实事的一个肯定。
  周和喜今年58岁,是白龙村鲁才沟组人,2018年以前,他在河南省灵宝市从事矿产行业。2019年3月,在延坪镇领导的多次相劝下,他返乡担任村干部,一干就是近7年。
  白龙村位置偏远,周和喜回村的时候,年轻人几乎都出门务工,只留下留守老人。村民吃水还是去沟里用桶提,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周和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先解决这些困扰村民的基础问题。
  他为村里修通自来水管,将清甜的山泉水引进每一户村民的家里;找朋友投资90多万元给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42盏,让村子的夜晚亮了起来;修路、安装信号塔,给村办公楼装修,个人垫资5.5万元给村里修公厕,为了环保卫生,垫资17.5万元给村里修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为了了解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他经常和村里的老人打成一片。
  “我们的周书记一回来,村里水毁路段立马修好,路灯也有了。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村民都受益。”78岁的村民阮士芳说,“他经常来和我坐着聊聊天,好得没话说。”
  “村里的外债解决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周书记给我们办实事,危房改造、关心生活困难的群众,是个好干部。”80岁的村民章元义称赞。
  在张斌的眼里,周和喜性格豪爽,敢作敢为,特别是带领村民发展产业,他魄力十足。
  2020年,周和喜在南京在商挂职干部的启发之下,带领村民成立了白龙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投资了800多万元建了一个鸽子养殖场。目前养殖蛋鸽1万多只,年产值300多万元。
  走进养殖场,白色、灰色、花色的鸽子“咕咕”地叫着。厂房面积400多平方米,有干净的食槽和自动循环水。工人每天早上6时左右捡鸽子蛋,查看鸽子的粪便是否正常。中午12时检查饲料是否充足。目前用工6个人,每人月收入2200元到4000元。
  “一只蛋鸽一个礼拜只下一两个蛋。”周和喜说,蛋鸽吃的料里有玉米、豌豆、高粱和高蛋白颗粒及红石子等,产出的鸽蛋营养丰富,口感细腻。
  鸽子浑身都是宝。厂房外面的晾晒塔上摊晾着鸽粪,晒干的鸽粪会以一袋10元钱的价格卖给村民用作肥料。
  鸽蛋以礼品盒的形式通过扶贫超市和网络销售,一盒30枚的鸽蛋售价200元,供不应求,因此周和喜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尽量跟上市场的需求。目前的厂房对面已经新建了一个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准备迎接新一批鸽苗。鸽子厂是苏陕协作项目,养殖、环保、防疫技术也是从南京那边学习的。
  张斌介绍,白龙村相较镇里其他村比较特殊,山大沟深,人员分布也比较分散。
  然而,山大、偏僻是劣势,也是养成独特旅游资源的必要天然条件。在白龙村的绿色山脉下,藏着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炎炎夏日,石洞内部如同天然冰箱般清凉,滴水穿石形成的天然狮子、龙尾等造型栩栩如生。优美的自然风光、当地的道教文化、流传下来的有关山洞的美丽传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因此,在延坪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今年周和喜又带领村民成立了山阳县白龙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接下来就准备招商引资修建游客服务中心,解决外地游客吃、住等问题。”对于延坪镇1万多人出行难的问题,周和喜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争取再把白龙洞至中村银花高速路口的隧道打通。”他眼神坚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