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惠民政策进万家 文明新风润心田
本报通讯员 陈丰武 刘婷婷
文章字数:1627
  盛夏的骄阳点燃惠民热情,时代的春风吹拂幸福家园。
  7月30日晚上,山阳县人民广场上灯火辉煌、人潮涌动,两千多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丰阳新声”惠民政策文明实践示范宣讲活动。
  晚上7点半,“丰阳新声”惠民政策文明实践示范宣讲在山阳汉剧《杨门女将》选段的精彩唱腔中拉开帷幕。
  72岁的居民刘大爷笑着说:“山阳汉剧是我们的地方戏,好久没有听传统戏曲了,今天这汉剧听得人心里亮堂,咱的日子就该这么欢腾!”
  随后,县教体局张阳走上台中央,没有念稿子,而是如数家珍地列起了教育惠民政策的“清单”:“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大家都熟,现在农村上中、小学的孩子,每年都可以享受1000元的营养计划,国家让孩子吃得好,才能把学上好。”
  接地气的话语让台下哄堂大笑,现场的群众连连点头:“怪不得娃说学校的饭更好吃了,原来是政策加了码!”
  宣讲台上,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的业务骨干轮番上阵,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拆解成“明白账”“贴心话”。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农村特困人员每人每月585元,农村特困人员每月享受电价补贴每户5元;农村特困人员每年冬季享受取暖费500元。”县民政局彭希美的讲解直白实在,台下群众频频点头,不时拿出手机记录要点。
  惠民政策温暖人心,文明新风滋润心田。政策宣讲的“硬干货”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郭少华的移风易俗宣讲带来了“软浸润”。
  “现在满月要办、升学要请、老人过寿得热闹、乔迁要有仪式感,摆酒收礼的名目太过繁杂。咱挣钱不容易,把钱花在过日子、养老人上,比铺张浪费强。”宣讲员郭少华的话语让台下的群众陷入思考之中。
  通俗易懂的宣讲穿插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台下观众直呼过瘾。小品《拆迁风波》、戏曲舞蹈《袖舞青衣》、独唱《上春山》《时代号子》等节目深情礼赞乡村振兴与时代风貌,展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下面进入第一轮有奖问答环节:请听第一题,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陈规陋习,请你列举三个。”主持人话音刚落,10岁的张宇凡马上举手抢答道:“人情礼重、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
  有奖问答互动环节,群众踊跃参与,政策要点被反复强化,文明理念在笑声中扎根。
  “以前政策文件看不懂,现在干部上门讲、演节目说,还能提问互动,还能领到奖品,政策都懂了,我们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65岁的翠屏社区居民张来成脸上的喜悦表露出许多人的心声。
  7月29日,“丰阳新声”惠民政策文明实践首场示范宣讲走进山阳县城关街道丰东新区社区,移风易俗、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精彩宣讲伴随着《考女婿》《我们的新时代》等文艺节目赢得现场群众一致好评。
  7月31日,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当《美丽中国》的开场舞音乐响起时,宣讲活动现场的200余名群众无不聚精会神。精彩的文艺节目、通俗的政策宣讲、精彩的有奖问答,一次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此次文明实践示范宣讲活动打破了传统“你讲我听”的模式,通过“政策解读+文艺宣传+互动问答”的立体形式,让严肃的政策变得鲜活,让文明的理念入脑入心。
  “我们会根据不同镇村的特点调整文艺节目和惠民政策,比如对种养大镇多讲农业政策,对偏远山区多讲医疗保障,对移民新区多讲文明建设,确保宣讲‘精准滴灌’。”山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世旺表示,通过文明实践宣讲让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让文明新风从“倡议”变成“践行”,最终实现“政策惠民、文明润心”的目标,为山阳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据悉,7场示范宣讲结束后,全县18个镇(街道)、237个村(社区)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组织业务骨干、文艺骨干、文明志愿者等,深入开展集中宣讲。
  星空下,县人民广场的“丰阳新声”惠民政策文明实践示范宣讲的背景依旧醒目,而“丰阳新声”的旋律已经开始向全县蔓延。从广场社区到深山村组,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这场浸润人心的宣讲,正让惠民政策的春风吹遍丰阳大地,让文明新风的细雨滋润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