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镇 依托好水发展特色渔业
文章字数:1065

“我们这里的水是纯天然的山泉水,水质清冽,含氧丰富,矿物含量高,非常适合冷水鱼的养殖。”8月5日,商南县赵川镇镇长苏渊明说。
目前,位于赵川镇老府湾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工人正有序进行引水管道铺设和镀锌板鱼池加固作业,为后续投产运营奠定坚实基础。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方面下足功夫,通过修建截渗坝截流山泉水,采用PE管道引水至养殖区鱼池,短距离保持水温恒温且无任何污染,保障了水量、水质、水温等要素达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等设施,确保养殖尾水经净化处理后予以排放,坚决防止尾水处理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项目规划建设镀锌板帆布鱼池30个、约2200立方米,购置增氧设备30套,并将购置饲料粉碎机、水质净化、循环水及温控设备等。
“我们村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温常年保持在5℃—18℃,为三文鱼(虹鳟)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我们建设的每个鱼池预计能投放1500到2000尾鱼苗,一共可养殖5万尾。”老府湾村党支部书记叶有胜说,“该项目建设期可以带动整村劳动力务工增收,建成后带动就业15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可以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培训,使当地群众掌握养殖生产技术,将有效防止零散劳动力流失。”
无独有偶,在赵川镇文化坪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现场,一台台挖掘机轰鸣,工人在紧张有序地施工。文化坪村党支部书记、基地负责人黄开峰说:“该项目7月初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设69个陆基高位圆池共9200立方米,目前已安装到位19个,同步完成取水坝建设。尾水处理、生产用房等相关附属设施也在紧锣密鼓推进,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投入生产。”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尾水零排放,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兼顾了环保要求。项目投产后,不仅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还将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好山好水必将养好鱼。近年来,赵川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一片叶、一条鱼、一桌膳、一棵树、一域游”的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利用辖区内滔河、冷水河丰富的冷泉资源,积极发展渔业产业。目前,全镇现有传统池塘8.176万立方米,养殖草鱼、鲈鱼等鱼类80万尾;发展特色养殖南美对虾180万尾;积极争取冷泉鱼养殖项目2个,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苏渊明表示:“我们将继续深挖赵川冷水资源,积极协调对接要素保障部门预留土地、调整限制发展的有关指标及相关手续的报批等,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引进社会资本运作,着力打响赵川冷泉鱼品牌,为全镇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