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你好,立秋
靳天龙
文章字数:1228

  立秋了。日历上轻巧地翻过了这一页,窗外的天空依旧蒸腾着暑气,高楼的玻璃幕墙映照着白花花的日头,一丝风也没有——这分明仍是炎夏的囚牢,哪里寻得到半点秋的踪影?
  记忆如遥远又清晰的溪流,瞬间将我引回故乡。那方天地里,立秋的痕迹却早就悄然浮现了。在故乡,立秋的步履是能感受到的:拂晓的微风中揉进一丝若有似无的凉意,像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轻轻泼在脸上;而日头一旦西斜,晚风便悄悄从田垄深处钻出,带着白日里玉米叶子被晒透的清气,柔柔地拂过门前的石阶。这凉意尚是初生的,怯生生的,却已足够让祖母放下蒲扇,在檐下多坐一刻。
  祖母的小院,便是我感知节气轮转的罗盘。立秋刚至,小院里的土灶就升腾起白茫茫的雾气。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蒸笼里是新麦磨面揉成的馒头,水汽氤氲了低矮的厨房。祖母的身影在蒸汽里晃动,她掀开笼屉的一角,面香便如精灵般猛地窜出,撞得满院都是。那笼屉盖上的水珠滴落,打在灶台上,嗒嗒地响,仿佛在计数时光流逝的脚步。新麦的香气,是土地对盛夏的回馈,带着阳光的厚度,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这朴素的甜香,是立秋赠予的温厚而实在的吻。
  祖父却无暇分享这馒头的温热。他披着晨光出门,踏着夜色归来,在田野里与节气争抢着光阴。立秋后,祖父便常在田埂上伫立良久,他的身影融入无边的青纱帐。玉米缨子由紫红转向枯黄,秆子却愈发挺拔,仿佛铆足了劲,要把鼓胀的穗子举向天空。他粗糙的手抚过那些饱满的玉米棒子,像抚过婴孩柔软的脸颊。
  祖父指着远处草木,道出那句农谚:“立秋三日,寸草结籽”——这朴素谚语竟蕴藏着自然的神谕。暑热虽未尽散,可草木却已悄然转换了使命,不再奋力向上,而是低头酝酿籽实。祖父微微驼背的身躯,背负了整个夏天沉淀的阳光,也肩负着大地对秋天无声的承诺。他日日俯身于土地,也像一株坚韧的玉米,在光阴里扎下根来,在季候的催促下,将生命之实悄然深藏于苞叶的深处。
  如今,我置身于城市密不透风的森林里,季节的过渡被钢筋水泥悄然抹平。那些古老的节律似乎已模糊难辨,时间被切割成碎片,散落在奔波的缝隙之中,难以聚拢成形。立秋悄至,便如日历上被匆忙翻过的一页纸,轻飘飘的,几无分量。然而,每当夜深人静,那温润的新麦香气仿佛又氤氲在舌尖,祖父那句农谚也依稀在耳畔回响——它们如大地深处涌出的潜流,轻轻冲刷着我被喧嚣覆盖的知觉。
  立秋三日后,故乡的草木果真静默着结籽;而人亦在四季轮转中俯首耕耘。祖父与玉米一道,在岁月里挺直脊梁,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在秋风里守护沉甸甸的承诺。这挺立的姿态,正是生命向岁月交付的庄重箴言。
  终究我得以领悟:人当如那寸草,亦应学祖父之守望。纵使身处无季节的荒原,亦当在心中辟出一块田地,挺立于耕耘自己的田地。纵使时代洪流喧嚣,生命自会找到它沉静而丰饶的出路。
  此刻,请接受这声轻轻的问候:你好,立秋。你不仅令草木结籽,亦教人挺立于时光深处,守护自己沉甸甸的穗。故乡的玉米叶子在风里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是的,俯首或挺立,皆是大地之子回应光阴的姿态——那姿态本身,便已蕴含了豁然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