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庵寺村以产业兴旺撬动全面振兴
文章字数:1133
本报讯 (通讯员 吴金声)近年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联农带农产业,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了从“穷山沟”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蝶变,走出了一条具有秦岭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老庵寺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2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家。通过全面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累计盘活利用林地2.3万亩、土地1100亩、房屋85座,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本,村集体经济年营收达280万元、纯利润50万元。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经验技术和经营大户等优势,将香菇种植作为村级主导产业,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85个,其中养菌棚87个、出菇棚100个,年种植香菇50万袋,对外销售菌包40万袋。同时发展木耳种植100亩、中药材种植240亩和100千瓦光伏发电以及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引进白龙山旅游开发公司等涉游龙头企业6家,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家,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发展“湖畔人家”等精品民宿8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庵寺村依据村庄特色、地形地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编制,明确了老庵寺村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将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核心方向,为村庄后期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思路。村党组织积极争取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大力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建成了“四好农村路”5公里,修建了挡土墙2000余米,改造群众门前花墙、花坛260户,以民宿标准提升民居25户,其中提升改造民宿8间,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挖掘唐代寺庙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公园,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老庵寺村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性要素,探索推行“三会三制一清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定期组织举办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评议会等活动。通过“红黄”牌周评比、“小黑板”月公示、“曝光台”季晾晒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向好。坚持片长责任制、治安中心户和村综治中心调解责任制、环境卫生“五包”责任制,全村配备片长11人、兼职片长29人。通过片长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件,形成了合力推进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全面推行村民积分管理清单,将村级公共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项目,“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定期开展评选评比活动,群众通过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积分成为评选表彰“示范户”“模范个人”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老庵寺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2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家。通过全面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累计盘活利用林地2.3万亩、土地1100亩、房屋85座,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本,村集体经济年营收达280万元、纯利润50万元。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经验技术和经营大户等优势,将香菇种植作为村级主导产业,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85个,其中养菌棚87个、出菇棚100个,年种植香菇50万袋,对外销售菌包40万袋。同时发展木耳种植100亩、中药材种植240亩和100千瓦光伏发电以及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引进白龙山旅游开发公司等涉游龙头企业6家,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家,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发展“湖畔人家”等精品民宿8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庵寺村依据村庄特色、地形地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编制,明确了老庵寺村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将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核心方向,为村庄后期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思路。村党组织积极争取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大力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建成了“四好农村路”5公里,修建了挡土墙2000余米,改造群众门前花墙、花坛260户,以民宿标准提升民居25户,其中提升改造民宿8间,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挖掘唐代寺庙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公园,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老庵寺村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性要素,探索推行“三会三制一清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定期组织举办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评议会等活动。通过“红黄”牌周评比、“小黑板”月公示、“曝光台”季晾晒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向好。坚持片长责任制、治安中心户和村综治中心调解责任制、环境卫生“五包”责任制,全村配备片长11人、兼职片长29人。通过片长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件,形成了合力推进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全面推行村民积分管理清单,将村级公共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项目,“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定期开展评选评比活动,群众通过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积分成为评选表彰“示范户”“模范个人”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