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融通创新⑫ 有机固废资源化新路径
文章字数:1693
陕西环保集团商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省企陕西环保集团旗下公司,近年来抢抓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机遇,以有机固体废物处置为主攻方向,将西安和商洛两地的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等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营养土,为推动西商协同创新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开辟“废物变资源—资源变产品—产品变产业”固废资源化新路径,打造了西商最美“生态圈”。
一、案例背景
商洛地处陕西东南,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随着西商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商洛与西安的要素流动、产业协同、生态共建迎来重大机遇。然而,有机固废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西安作为千万级人口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压力,商洛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承担生态屏障功能,破解跨区域固废治理难题迫在眉睫。公司抢抓西商融合发展机遇,以有机固废处置为切入点,构建“西安孵化+商洛转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样板。
二、具体做法
(一)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深度链接西安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建“候鸟型”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生物科学、环境工程、农林科技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组建有机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首批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联合共建科研实践基地与工程技术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西安高校及质检机构制定《有机营养土生产技术规范》等3项省级地方标准,编制发布《堆肥混料机》团体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推动产品跨区域互认。开发“秦岭云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产品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引领有机固废资源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构建“双城循环”产业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有机固废资源利用化之路。投资2.4亿元建设商州有机固废处置中心,打造西北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领先的有机固废处置生产线,日处理有机固废680吨,年消纳西安、商洛两地有机固废22万吨,生产有机肥和有机营养土10万吨。建立“西安产生—商洛再生”逆向物流网络,开通绿色运输通道,利用数十辆专业车辆实现两市有机固废24小时智能转运。采用槽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将两地市政污泥、秸秆、菌渣、中药渣、畜禽粪便等混合处理,通过调控含水率、碳氮比等参数,利用好氧嗜热菌群分解有机物,实现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三)打造“产销融通”电商平台。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主动进军“互联网+”,组建专业化电商运营团队,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平台,针对西安都市圈兴起的“阳台经济”“屋顶农场”等新型消费场景,定向开发适配产品。构建商洛生产原产地直连西安终端用户的B2C数字直销网络,依托高效物流,极大缩短生产端、销售端与用户端时空距离,提升产业响应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成效
(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先后获得授权专利、软著等自主知识产权12项,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通过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和“排头兵”。
(二)循环创新体系示范成型。构建“统一收集、集中转运、综合利用”有机固废资源循环体系,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不仅开创了经济可行的区域级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碳中和路径,也为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更有效缓解两市资源环境压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塑造科技驱动的西商协同生态典范。
(三)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卓著。成功破解西安、商洛城乡有机固废污染治理难题,年处理固废22万吨,实现有机废弃物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与高值资源化。产出产品有力支撑西安都市圈绿色新消费,为西安“阳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显著推动西商两地绿色、循环、低碳协同发展进程,为区域生态安全与潜在关联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点评
穆荣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环保集团商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构建“双城循环”产业生态、打造“产销融通”电商平台等举措,走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路子,是一个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商洛地处陕西东南,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随着西商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商洛与西安的要素流动、产业协同、生态共建迎来重大机遇。然而,有机固废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西安作为千万级人口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压力,商洛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承担生态屏障功能,破解跨区域固废治理难题迫在眉睫。公司抢抓西商融合发展机遇,以有机固废处置为切入点,构建“西安孵化+商洛转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样板。
二、具体做法
(一)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深度链接西安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建“候鸟型”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生物科学、环境工程、农林科技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组建有机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首批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联合共建科研实践基地与工程技术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西安高校及质检机构制定《有机营养土生产技术规范》等3项省级地方标准,编制发布《堆肥混料机》团体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推动产品跨区域互认。开发“秦岭云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产品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引领有机固废资源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构建“双城循环”产业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有机固废资源利用化之路。投资2.4亿元建设商州有机固废处置中心,打造西北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领先的有机固废处置生产线,日处理有机固废680吨,年消纳西安、商洛两地有机固废22万吨,生产有机肥和有机营养土10万吨。建立“西安产生—商洛再生”逆向物流网络,开通绿色运输通道,利用数十辆专业车辆实现两市有机固废24小时智能转运。采用槽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将两地市政污泥、秸秆、菌渣、中药渣、畜禽粪便等混合处理,通过调控含水率、碳氮比等参数,利用好氧嗜热菌群分解有机物,实现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三)打造“产销融通”电商平台。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主动进军“互联网+”,组建专业化电商运营团队,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平台,针对西安都市圈兴起的“阳台经济”“屋顶农场”等新型消费场景,定向开发适配产品。构建商洛生产原产地直连西安终端用户的B2C数字直销网络,依托高效物流,极大缩短生产端、销售端与用户端时空距离,提升产业响应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成效
(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先后获得授权专利、软著等自主知识产权12项,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通过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和“排头兵”。
(二)循环创新体系示范成型。构建“统一收集、集中转运、综合利用”有机固废资源循环体系,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不仅开创了经济可行的区域级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碳中和路径,也为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更有效缓解两市资源环境压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塑造科技驱动的西商协同生态典范。
(三)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卓著。成功破解西安、商洛城乡有机固废污染治理难题,年处理固废22万吨,实现有机废弃物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与高值资源化。产出产品有力支撑西安都市圈绿色新消费,为西安“阳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显著推动西商两地绿色、循环、低碳协同发展进程,为区域生态安全与潜在关联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点评
穆荣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环保集团商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构建“双城循环”产业生态、打造“产销融通”电商平台等举措,走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路子,是一个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