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桂 成 秋
文章字数:1264
秋光漫过镇中的青砖时,总像被谁的指尖轻轻揉过。檐角的铜铃晃了晃,把桂香筛成碎末,落在跑道的白线上,落在教案的字缝里,落在我们追着枫叶跑的影子上。风穿过镇云大道的杏树,叶子簌簌往下掉,像谁在轻轻翻着一本摊开的旧书。
晨雾还没褪尽的时刻,操场边的银杏缀满了露。跑操的号子撞过来,露水珠便顺着叶子往下跳,打在鞋上,凉丝丝的。方阵从树旁拐过时,总有人慢半拍——不是被风卷来的杏叶绊了脚,就是仰头数枝头的桂花结了多少骨朵。
桂香最浓的那些天,连空气都带着甜。晨跑的方阵踏过满地碎金,香风便顺着队伍的缝隙漫开,缠上谁的发梢,沾在谁的课本角。有人抬手拢了拢衣领,桂瓣便落在袖口,后来翻开笔记时,那点黄还在纸页上留着浅痕,像谁偷偷盖的邮戳。
某个秋阳炽烈的午后,我蹲在操场边揉着发烫的胳膊,口袋里忽然多了点凉意。拧开盖子时,清冽的气息漫出来,混着不远处飘来的甜香——是水煎饼窗口的气味。递东西的人没多说什么,只拍了拍我。
桂雨扑窗的那天,握粉笔的手忽然停在半空。风卷着黄瓣涌进来,有片正巧落在发间,像别了枚细碎的金簪。声音忽然轻下来,“史铁生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满教室的静里,桂瓣落在课桌上,“嗒”一声,轻得像句没说完的诗。后排有人偷偷把花瓣夹进课本,后来那页《故都的秋》旁,总有人用铅笔描小小的桂花,一朵叠着一朵。
枫树红透的时候,总有人蹲在树下。指尖划过叶片的褶皱,说这脉络像极了秦岭的地图——哪道是山脊,哪道是河谷,连转弯的弧度都分毫不差。我们满山跑着找最红的那片,有人把银杏叶当成枫叶揣回来。我把片边缘卷了角的枫叶夹进笔记,旁边写着“岁月的褶皱”,墨汁晕开一点,倒像给叶脉添了道支流。后来翻到那页,指尖划过褪色的红,总像还能触到那日午后的暖,风里飘着的,是说不清的香。
黑板上的曲线总往亮处拐。粉笔尖在“极值点”处顿了顿,“人生也这样,绕点弯子才到亮处。”阳光漫过讲台时,有人悄悄站在我旁边,袖口沾着的粉笔灰落在演算纸上。“这里!”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飞了窗外的雀,“辅助线往这边挪挪看。”见我点头,转身时皮鞋跟在地板上敲出轻浅的响,像怕踩碎了满室的桂香。黑板上弯弯曲曲的线被阳光镀了层金,像谁用金线画的河,朝着光亮处流。
暮秋的风里,摊开的历史书上落了片叶子。“无论做什么事得有家国情怀。”讲台上的人用手指点了点“家国”二字,镇纸压着的教案边角卷了毛,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像秋草长满了田埂。窗外的叶影晃了晃,落在他的鬓角上,像落了点霜。有回讲起古人的肝胆,他忽然停住,望着窗外的枫树出神,眼角亮闪闪的。后来总想起那个午后,他说“有些重量,要带一辈子”,风穿过走廊,把这句话送得很远。
镇中的秋从不是慢慢凉下去的。是晨露里藏着的暖,是桂香里裹着的热,是讲台上的人望着我们时,眼里比枫叶更红的光。我们踩着碎金似的杏叶跑过操场,把笑声抛在风里,以为日子会像这秋光一样绵长,却不知那些被桂香浸软的瞬间,早被时光一针一线缝进了岁月的里子。
风又起了,卷着桂香漫过石阶。忽然懂了,有些秋天从不会过去。它们变成掌心的温度,变成翻书时的轻响,变成跨越群山时,翅膀上那点带不走的暖。
晨雾还没褪尽的时刻,操场边的银杏缀满了露。跑操的号子撞过来,露水珠便顺着叶子往下跳,打在鞋上,凉丝丝的。方阵从树旁拐过时,总有人慢半拍——不是被风卷来的杏叶绊了脚,就是仰头数枝头的桂花结了多少骨朵。
桂香最浓的那些天,连空气都带着甜。晨跑的方阵踏过满地碎金,香风便顺着队伍的缝隙漫开,缠上谁的发梢,沾在谁的课本角。有人抬手拢了拢衣领,桂瓣便落在袖口,后来翻开笔记时,那点黄还在纸页上留着浅痕,像谁偷偷盖的邮戳。
某个秋阳炽烈的午后,我蹲在操场边揉着发烫的胳膊,口袋里忽然多了点凉意。拧开盖子时,清冽的气息漫出来,混着不远处飘来的甜香——是水煎饼窗口的气味。递东西的人没多说什么,只拍了拍我。
桂雨扑窗的那天,握粉笔的手忽然停在半空。风卷着黄瓣涌进来,有片正巧落在发间,像别了枚细碎的金簪。声音忽然轻下来,“史铁生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满教室的静里,桂瓣落在课桌上,“嗒”一声,轻得像句没说完的诗。后排有人偷偷把花瓣夹进课本,后来那页《故都的秋》旁,总有人用铅笔描小小的桂花,一朵叠着一朵。
枫树红透的时候,总有人蹲在树下。指尖划过叶片的褶皱,说这脉络像极了秦岭的地图——哪道是山脊,哪道是河谷,连转弯的弧度都分毫不差。我们满山跑着找最红的那片,有人把银杏叶当成枫叶揣回来。我把片边缘卷了角的枫叶夹进笔记,旁边写着“岁月的褶皱”,墨汁晕开一点,倒像给叶脉添了道支流。后来翻到那页,指尖划过褪色的红,总像还能触到那日午后的暖,风里飘着的,是说不清的香。
黑板上的曲线总往亮处拐。粉笔尖在“极值点”处顿了顿,“人生也这样,绕点弯子才到亮处。”阳光漫过讲台时,有人悄悄站在我旁边,袖口沾着的粉笔灰落在演算纸上。“这里!”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飞了窗外的雀,“辅助线往这边挪挪看。”见我点头,转身时皮鞋跟在地板上敲出轻浅的响,像怕踩碎了满室的桂香。黑板上弯弯曲曲的线被阳光镀了层金,像谁用金线画的河,朝着光亮处流。
暮秋的风里,摊开的历史书上落了片叶子。“无论做什么事得有家国情怀。”讲台上的人用手指点了点“家国”二字,镇纸压着的教案边角卷了毛,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像秋草长满了田埂。窗外的叶影晃了晃,落在他的鬓角上,像落了点霜。有回讲起古人的肝胆,他忽然停住,望着窗外的枫树出神,眼角亮闪闪的。后来总想起那个午后,他说“有些重量,要带一辈子”,风穿过走廊,把这句话送得很远。
镇中的秋从不是慢慢凉下去的。是晨露里藏着的暖,是桂香里裹着的热,是讲台上的人望着我们时,眼里比枫叶更红的光。我们踩着碎金似的杏叶跑过操场,把笑声抛在风里,以为日子会像这秋光一样绵长,却不知那些被桂香浸软的瞬间,早被时光一针一线缝进了岁月的里子。
风又起了,卷着桂香漫过石阶。忽然懂了,有些秋天从不会过去。它们变成掌心的温度,变成翻书时的轻响,变成跨越群山时,翅膀上那点带不走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