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光影流转中的守护
肖 丁
文章字数:1508
  小时候,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机是我窥探世界的唯一窗口。每到傍晚,我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前,等着那熟悉的旋律响起——《黑猫警长》开始了。屏幕里,黑猫警长英姿飒爽,带领白猫警士破案擒凶,我常常看得入迷,连母亲喊吃饭都听不见。
  那时的动画片简单却充满正义,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埋下了勇敢与善良的根。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些守在电视前的夜晚,不只是我在看动画片,也有父母在背后无声的陪伴。他们总是悄悄调好天线,为我提前热好饭菜,只为让我不错过每一集的《黑猫警长》。
  时光荏苒,我走出家乡的大山,外出求学和参军入伍。大小侄女也相继呱呱坠地。哥嫂常年在外打工,两个侄女在老家由父母带。
  她们的童年,同样离不开动画片。只是电视里的角色,已经从黑猫警长变成了喜羊羊、灰太狼,后来又变成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每当《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姐妹俩总是笑得前仰后合,尤其是灰太狼被炸飞或是被红太狼拿平底锅打的桥段,她们能反复模仿好几天,把家里的铁锅敲得叮当响。信号依旧不时“飘雪”,两个孩子学会了频繁换台,在广告间隙跳去科教频道看一段《动物世界》,再急匆匆切回来,生怕错过关键剧情。
  父母也为她们的学习操心。大侄女升初中那段时间,成绩起伏不定,但他们从不会强硬地关掉电视。父亲总说:“让孩子喘口气吧,看一会儿也不耽误。”他知道,那是姐妹俩难得的快乐时光。
  有一个冬天,连降大雪,卫星电视信号全无。大侄女抱着遥控器不肯放手,眼泪在眶里打转。母亲什么也没说,把两个孩子揽在怀里,一边为她们暖脚,一边磕磕绊绊地讲起喜羊羊的故事。她讲得并不好,有时还断片,但两个孩子听得很安静——她们要的,从来不只是动画,而是那份被陪伴的温暖。
  再到后来,小侄女上幼儿园那年,迷上了《熊出没》。每天傍晚,她都会端正坐好,等片头曲响起。父亲提前十分钟调好频道,把她的小板凳擦得锃亮,甚至悄悄把音量调高两格——只因她曾说“听不清熊二说话”。她看动画时,父亲就坐在她身后,一边搓玉米,一边望着她笑。她笑,他也笑;她紧张,他就停下手中的活,仿佛能帮上什么忙。
  记得有一次,小侄女在电话里跟我说:“小叔,我想要一个像熊二那样的布娃娃。”那时我正在部队服役,便趁着探亲休假,特意买了一只毛茸茸的熊娃娃带回去。当我把它交到她手里时,她眼睛一下子亮了,紧紧抱住不肯撒手,接连好几个晚上都要搂着它才能入睡。母亲后来告诉我,她半夜起床,看见小侄女搂着熊娃娃喃喃说梦话,说的都是熊大熊二的台词。
  如今,父母头发早已花白,行动也慢了。两个侄女一个成家立业,一个上了大学,她们不再守着电视,而是拿着手机和平板,对国产动画如数家珍。家里的电视却并未退休——这次轮到我儿子六六成为它的新主人。网络电视片源无数,他最爱的是《百变校巴》和《哪吒传奇》,在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电影时,常学哪吒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蹦上炕沿,挥着小拳头,一副英雄模样。
  父母依旧坐在旁边,嘴里念着:“慢点儿,别摔着!”“离远点看,眼睛要看坏啦……”和十几年前对待两个孙女时一模一样。
  有时我会想,动画不只是动画。它是记忆的容器,是亲情的纽带,更是一种无声的传承。这三十多年来,国产动画从《黑猫警长》的寓教于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简单诙谐,走向《熊出没》的守护与温暖,再到哪吒系列电影的宏大叙事与哲学追问。而我家两代三个孩子,都在这一方屏幕前度过童年,在祖辈既宽容又焦虑的目光中悄然长大。国产动画在变,讲故事的方式在变,技术也在变。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那是动画里传递的勇气与善良,是父母始终如一的守护与陪伴,是那些藏在换台、调音量、讲故事、送一只布熊里的、细腻而坚定的爱,是始终坐在我们身旁,一同笑着、担心着、深深爱着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