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盘活闲置资源 加强技能培训 推动互利共赢
商南蹚出农民增收新路径
文章字数:1335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9月24日,笔者从商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商南县立足地理优势与生态资源禀赋,聚焦农民增收核心目标,以业态创新破题、技能培育筑基、利益联结强链,探索出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富民兴村路径,让越来越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商南出台《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方案》,明确“一户一策、多元发展”思路,引导农户根据家庭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果园、农场、家庭工坊、特色民宿等业态。在政策引导下,有的农户种植樱桃、核桃等特色林果,打造“四季有果”的庭院果园;有的农户依托本地中药材资源,加工葛根粉等原生态药膳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各地;还有的农户利用山水风光优势,经营“民宿+康养”项目,推出“住农家院、品药膳宴、享田园趣”的特色体验,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截至目前,商南县已有20个行政村、3000余户农户参与庭院经济发展,建成农家乐297户、手工作坊263家、特色民宿26家,民宿客房总数520余间。庭院经济不仅让农户年均增收2300元,更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兴一村”的联动效应。
  8月29日,在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双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里,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茶树上,连片的茶树如同绿色绒毯铺向山脚。商南县富水镇茶坊村五组村民聂改云正在采摘茶树嫩芽,她说:“今天在这里采茶的有30余人,通过茶农技能培训,我学会了科学采茶的手艺,一年下来完全能赚够家里的生活费。”
  聂改云的经历,是当地技能赋能农民增收的生动缩影。为破解农民“就业缺技能、增收缺门路”难题,商南县将技能培训作为关键抓手,一方面做大做强“商南技工”省级劳务品牌,同步培育“商南茶农”“商南农机”等特色子品牌,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模式,联合县内茶叶合作社、农业企业、民宿集群等市场主体,根据岗位需求定制培训课程,涵盖茶叶种植加工、农机操作、民宿服务、药膳制作等多个领域。同时,商南县还加快建设专业化实训基地,目前已新建“商南茶农”劳务基地和实训基地2个,配备专业讲师和实操设备,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系统化技能培训。据统计,今年以来,商南县累计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1747人次,帮助333名农民实现定向转移就业,“一技在手、增收不愁”成为越来越多商南农民的共识。
  为推动村集体与农户互利共赢,商南县深化“五联”(支部联建、产业联育、资源联享、利益联分、服务联办)机制,出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村集体将30%以上收益用于农户分红,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作订单,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收入”的多元利益联结模式。例如,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县内茶叶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收购农户的鲜叶,同时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让农户既能获得稳定的种植收益,又能分到产业链增值利润。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农户从产业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截至目前,商南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6元,同比增长6.7%,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