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共办“校园餐” 美味又安全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1173
9月17日,在商南县西关幼儿园食堂操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当天两校的“校园餐”。

  今年9月以来,按照全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针对建设“中央厨房”难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独立办餐难的“两难”问题,商南县创新举措,启动共办“校园餐”行动,打通了城区14所相邻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隔离墙”,让孩子们的“校园餐”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商南县城关第五小学原本没有食堂,但与县西关幼儿园仅一墙之隔。9月17日,记者来到城关第五小学,深入了解该校与西关幼儿园共办“校园餐”的实际成效。
  在西关幼儿园食堂操作间,记者看到餐台和餐具干净整洁,厨房工作人员均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佩戴口罩、帽子及一次性手套。刚出锅的馒头整齐摆放在餐台上,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准备午餐的炒菜和米饭。
  “9月开学后,两校开始共办‘校园餐’,依托西关幼儿园的食堂进行学生餐食制作。厨师将餐食制作完成后,由工作人员通过设有摄像头的专用通道运送至学生用餐教室并分批次分发给学生。”城关第五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汪燕介绍,“学生每日餐食种类多样,按照《商南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食谱》进行供应,并享受‘5+X’供餐标准,即每餐食材成本不低于5元,超出部分不超过1元。其中,5元来自各类补贴,超出部分由家长承担。例如,9月17日午餐食材成本为5.29元,家长仅需支付0.29元。”
  据城关第五小学校长祁焕芳介绍,城关第五小学与西关幼儿园共办“校园餐”,实现了食堂场地、设施设备、水电燃气共用,责任共担,日常共管,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运营成本。同时,两所学校保持食品原材料进出库、膳食经费管理及学生就餐各自独立,保障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安全。
  “虽然教职工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学生获益明显。一方面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有了保障,且是根据专业营养食谱配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另一方面是集体就餐有助于学生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孩子相互监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祁焕芳笑着说,“我们原以为这项工作需要较长时间适应,结果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据了解,从2024年起,商南县政府每年按时将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计划实施学校的资金拨付到校。今年,将7所联合办餐学校食堂临聘人员年工资42.9万元纳入财政保障,并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校园餐”智慧监管平台,投入60.58万元用于食堂改造、水电线路维修,购置灶具、餐具等设施设备765台(件),进一步改善了供餐条件。“校园餐”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大宗食材采购率100%,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此外,该县组织7所联合供餐学校的主厨参加业务培训,落实落细校园食堂安全“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坚决守牢校园餐饮安全。
  共办“校园餐”行动极大减少了资源浪费,实现了资源共享。据相关部门统计,7所学校新建、改建食堂原需资金3250万元,而共办“校园餐”模式实际投入60多万元,节约资金3190万元,解决了4300多名学生和幼儿就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