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二日
文章字数:1284
前几日去了长安,参加文学交流活动。长安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深深地刻印于脑海,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九点钟,车开上老秦岭。一脚还在商州,一脚已踏在蓝田地界了。这时东望,太阳初出,只见金光乍射,已越了层层山巅,绿树不分远近,连成一片,明暗交织,生出许多层次。美景惹人兴奋,大家嘻嘻哈哈走下车来,在风中合影。
两点钟到了长安,接待点在长安区作协。
长安区作协办公地点,在柳青文学馆的旁边,地方并不宽敞,十来个人坐在里边,显得满当当的。主席张军峰先生不苟言笑,一开口是干脆利落的关中腔,冷静客观,逻辑清晰。有关长安的历史、人物、典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是一个“长安通”,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参观了柳青文学馆。记得80年代末,很长的一段日子,我所教授的课文中,都有《梁生宝买稻种》一篇,为了理解课文内容,附带也讲解有关柳青的生平。那时,关于柳青与《创业史》我们只了解了一部分。而文章末尾的思考题,除过让学生理解梁生宝的形象外,顶多延伸至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那时,我只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满是激情,缺乏对生命、生活、社会、信仰、精神的思考,甚至连“人在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都没有接触过。
柳青在长安生活了11年后,完成了《创业史》素材的全部积累,完成了第一卷的创作。当时,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欣慰喜悦和激动。一个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慎思笃行的思想家。他对于自己的作品,对于自己描写的那个群体与时代,所怀有的热爱是真挚的、赤诚的、无私的、忘我的。生活中,他的言行诠释着他的忠诚与信仰。二斤四两肉的故事、四十八斤土豆的故事、一只羊链的故事、两次捐款的故事,把一个完整的柳青讲活了。他的血地在吴堡,最终落家在长安。他敲碎过长安土地上的泥土,抚摸过长安成熟了的庄稼,他像一个地道的长安农民喜欢土地一样,坦诚地对着脚下的土地弯腰微笑。
文学馆有很浓的书卷气息,它沿着时间轴线,力图还原一段柳青的生命过程,是一种精神的诞生延续与成长。
过文化广场,参观了何家营鼓乐博物馆。何家营鼓乐是西安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安史之乱后,叛军攻陷长安,唐明皇举朝移迁,一些宫廷乐师连同手艺一起流落民间,历史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编织嬗变,互相影响,便有了何家营鼓乐。
14日早,参观了杜公祠、杨虎城纪念馆、兴教寺。听军峰主席讲,这些景点只是长安历史文化的星星点点,长安遍地是历史,处处有故事。单是唐代,在这个区域,韦、杜两家,出过三十多位宰相。当时,樊川河畔,别业林立,其中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化巨擘、政治名宿们让长安成了唐文化中心中的中心。
参观完长安博物馆,举办了总结交流活动。
离开长安返程。车辆在城市穿梭,车内一片安静。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转到时下的时空。我觉着,长安真是个好地方。它是历史文化的沃土,生长化育万物,在时空里,在泥土里,沿着河流山脉,生生不息,亘古不灭。那些树木、植物、动物、食物、陶器、玉器、生死、奔赴、牺牲,包括一粒稻种、一粒麦子,都是长安的泥土滋养的。它艰难曲折,不断激励催生,从古人到今人,留下了两种东西,一种是历史文化,一种是精神。
车到牧护关,已是晚上九点,凉意更深,一行人在农家乐吃完饭,返回商州。
九点钟,车开上老秦岭。一脚还在商州,一脚已踏在蓝田地界了。这时东望,太阳初出,只见金光乍射,已越了层层山巅,绿树不分远近,连成一片,明暗交织,生出许多层次。美景惹人兴奋,大家嘻嘻哈哈走下车来,在风中合影。
两点钟到了长安,接待点在长安区作协。
长安区作协办公地点,在柳青文学馆的旁边,地方并不宽敞,十来个人坐在里边,显得满当当的。主席张军峰先生不苟言笑,一开口是干脆利落的关中腔,冷静客观,逻辑清晰。有关长安的历史、人物、典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是一个“长安通”,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参观了柳青文学馆。记得80年代末,很长的一段日子,我所教授的课文中,都有《梁生宝买稻种》一篇,为了理解课文内容,附带也讲解有关柳青的生平。那时,关于柳青与《创业史》我们只了解了一部分。而文章末尾的思考题,除过让学生理解梁生宝的形象外,顶多延伸至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那时,我只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满是激情,缺乏对生命、生活、社会、信仰、精神的思考,甚至连“人在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都没有接触过。
柳青在长安生活了11年后,完成了《创业史》素材的全部积累,完成了第一卷的创作。当时,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欣慰喜悦和激动。一个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慎思笃行的思想家。他对于自己的作品,对于自己描写的那个群体与时代,所怀有的热爱是真挚的、赤诚的、无私的、忘我的。生活中,他的言行诠释着他的忠诚与信仰。二斤四两肉的故事、四十八斤土豆的故事、一只羊链的故事、两次捐款的故事,把一个完整的柳青讲活了。他的血地在吴堡,最终落家在长安。他敲碎过长安土地上的泥土,抚摸过长安成熟了的庄稼,他像一个地道的长安农民喜欢土地一样,坦诚地对着脚下的土地弯腰微笑。
文学馆有很浓的书卷气息,它沿着时间轴线,力图还原一段柳青的生命过程,是一种精神的诞生延续与成长。
过文化广场,参观了何家营鼓乐博物馆。何家营鼓乐是西安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安史之乱后,叛军攻陷长安,唐明皇举朝移迁,一些宫廷乐师连同手艺一起流落民间,历史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编织嬗变,互相影响,便有了何家营鼓乐。
14日早,参观了杜公祠、杨虎城纪念馆、兴教寺。听军峰主席讲,这些景点只是长安历史文化的星星点点,长安遍地是历史,处处有故事。单是唐代,在这个区域,韦、杜两家,出过三十多位宰相。当时,樊川河畔,别业林立,其中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化巨擘、政治名宿们让长安成了唐文化中心中的中心。
参观完长安博物馆,举办了总结交流活动。
离开长安返程。车辆在城市穿梭,车内一片安静。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转到时下的时空。我觉着,长安真是个好地方。它是历史文化的沃土,生长化育万物,在时空里,在泥土里,沿着河流山脉,生生不息,亘古不灭。那些树木、植物、动物、食物、陶器、玉器、生死、奔赴、牺牲,包括一粒稻种、一粒麦子,都是长安的泥土滋养的。它艰难曲折,不断激励催生,从古人到今人,留下了两种东西,一种是历史文化,一种是精神。
车到牧护关,已是晚上九点,凉意更深,一行人在农家乐吃完饭,返回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