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橡子情
刘宝锋
文章字数:966
  橡子,是栲树或槲树的果实,形似蚕茧,外壳坚硬,呈棕红色,深秋时节成熟。唐代诗人张籍曾有诗云:“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橡子本是喂牲口的好饲料,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会将橡实磨碎,取粉,做成凉粉。
  暮秋到霜降,都是拾橡子的好时节。每逢刮风、下雨,一颗颗滚圆的橡子便纷纷坠落。农闲的人们拿着口袋上山拾橡子,满山火红的树叶间,回荡着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如今,仍有外地客商在这里大量收购橡子,每斤能卖到八角钱。
  从我记事起,每到秋季,母亲就会催促父亲上山拾橡子。我听到父母的谈话后,也嚷着要跟父亲一起去。父母拗不过我,只好答应等周末带我去。第二天天刚亮,我一骨碌爬起来嚷嚷着出发,听到父亲应声后才踏实下来。吃完母亲准备的饭菜,背上干粮,父亲便用自行车驮着我向大山深处驶去。
  一个小时的行程后,再翻过两座山,眼前便满是橡树,微风吹过,不时传来橡子掉落的声响。父亲说:“走,到山下去拾。”我一溜烟跑到山脚,只见土坑、水沟、草堆里到处都是橡子。我兴奋不已,连忙掏出袋子捡拾,不到半小时,我的小袋子就鼓鼓囊囊了。太阳快下山时,我和父亲共拾了满满两大袋。父亲一手拉着我,背着一袋橡子把我送到山顶,再回去背另一袋,然后又送我和橡子下山,折返去扛最后一袋。
  橡子在太阳下暴晒,外壳渐渐裂开细缝,缝隙越来越大,露出嫩黄的果肉。暴晒六七天后,轻轻一抖,果肉便全掉了出来。母亲找来簸箕簸去果皮,将果肉倒进大水缸,添满水。水慢慢变了颜色,散发出淡淡的苦涩味。两天后,母亲倒出淡红色的水,将果肉淘净放回缸中,再倒上清水,如此反复五六次,直到水不再发红、没有苦味,才将果肉捞出沥干,打成浆。过滤、去渣、沉淀、晒干,淀粉便可供制作凉粉之用。从那时起直到来年夏天,我都能吃到母亲做的橡子凉粉,清爽劲道,那淡淡的苦味沁人心脾,至今难以忘怀。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橡子凉粉的摊点,却再也吃不出母亲做的那种味道。最近又听说,家乡某镇已为橡子凉粉申请了商标,它已走出大山,走进了超市。橡子凉粉能清热去火、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还有美容功效,加之来自深山、无污染、纯手工制作,堪称绝对的绿色食品,难怪城里人对它青睐有加!
  哟,故乡的橡子,就像一根温柔的线,一头系着远去的童年,一头连着日新月异的家乡。那一碗母亲手作的橡子凉粉,也早已不只是味蕾的记忆,更成了我心底一份沉甸甸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