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车窗里闪过的扁担
米宏清
文章字数:1256
  从武汉回来后,我一直回想着在地铁上,那个挑着扁担,在车窗里闪现着背影的农民叔叔。他是那么执着而坚定,那身影,像我故乡土地上的一棵树,饱经沧桑,却闪耀着慈爱的光芒。
  那天的天气很热,又是星期天,坐地铁的人很多。从地面上地铁站口到地铁通道,要走一段台阶。老人挑着扁担,沿着台阶,缓慢地挪动着脚步。他用一根被岁月磨得光滑圆润的竹扁担,挑着两个塑料袋。一个塑料袋,是装过大米的袋子,看上去很旧了,显然是用过很多次;另一个塑料袋,是装过水泥的,也用过多次。袋子上写着“粒粒香”或“工业有限公司”的字样。两个袋子上系着两根粗麻绳,是乡下经常用来背柴玉米秸秆、麦草用的麻绳。
  老人走下台阶,在地铁通道等车。他许是走累了,把两个袋子放在通道的地面上,怀里抱着扁担,蹲在通道候车的位置,注视着列车驶来的方向。我看到了他在等车,就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今年七十岁了,湖北新洲道观河人,是专程到城里去看孙子。我问袋子里装着什么,他说一个袋子装的是南瓜,一个袋子装的是栗子。正是栗子成熟的时节,我突然想起那几天在武汉的街头,一口大锅里炒着许多板栗。师傅用一把大铲不断地翻炒着,那些板栗颜色鲜艳,远远飘来香甜的气息。
  我查了一下,道观河距离武汉市区,有60多公里。那里山清水秀,树木茂密,属于大别山南麓。老人是从道观河坐专线车,到汉口,又从汉口坐地铁,到武汉市来的。他很累了,花白而又稀疏的头发显得凌乱,满是褶皱的脸上滚动着汗珠;他用突着关节的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汗珠,又转手攥住扁担,生怕扁担上挑的东西丢了似的。老人衣着很朴素,浅蓝色的衬衣已褪色,黑色的裤子上有许多折痕。一双旧的运动布鞋,鞋口浮着尘土落过的灰蒙蒙的暗影。
  此时,我想起了乡下的父亲。父亲那时候,坐在村头的树下等我,或是累了在庄稼地边歇息,就是这个样子。父亲也是佝偻着腰,身子微微前倾,可却抬头凝望着远方,那么专注而坚定,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疲惫和艰辛,而是充满对生活的坚韧。
  老人听见了地铁隆隆的声音,忙着往起站。当列车到站停稳,随着乘客出门,他弯着腰,用手抬着扁担,进了车厢。他在靠近车厢门的座位坐下,把扁担放在车厢地板上,脚踩着扁担;两只暴着青筋的手,紧紧抓着两个袋子上的麻绳。勤劳而质朴的老人,可能不太习惯地铁车厢干净明亮的环境。他没有看车里的任何人,而是看着车窗上飞速闪烁的指示灯。我仔细地看着老人的扁担,这根光滑的竹扁担,曾陪伴着老人,挑着水桶、箩筐,稻谷,走过田埂和庄稼院落,如今它陪着老人,乘坐着亮净舒适的高铁,到大城市来了。老人挑着扁担,就好像把岁月放进了箩筐里。
  随着列车的广播,老人听出是到站了。他用手抬着扁担出了车厢,就微微把身子一斜,将扁担挑在肩上。可能担心会摔倒,他脚步迈得很稳,很慢,但每一步都很坚定。
  渐渐地,老人走远了。透过车窗,我看见老人挑着扁担的背影。那背影很快闪过车窗,消失不见。多么淳朴的老人,他挑着板栗,从村里出发,又乘汽车,换地铁,走了几十公里,去城里看他的孙子。我想,他扁担上挑的,不仅仅是板栗,更是沉甸甸的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