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
文章字数:2019
自我记事起,刚强的父亲从未生过大病住过院。因年事已高,在今年正月初五,气温乍暖还寒的季节,因一场感冒将倔强的父亲无情的击垮了。起初,我们全家人并未在意,只说和往常一样,小感冒吃点药,打点点滴很快会好。没想到几天的治疗非但病情未见好转,且高烧不退,伴有间歇性神志不清。病情发展的如此迅猛令我们全家始料不及。在决定将老人转到省城大医院时已来不及了!只见父亲躺在医院病床上一阵急促的咳嗽,似有异物卡在喉结处,欲吐不出,欲咽不下,霎时满脸憋的乌青,主治大夫及时发出紧急抢救的指令,“上呼吸机!上呼吸机!”并一脸严肃的表情对我们家属讲,老人年岁已大,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让我们做好最坏打算。这突如其来的横祸,令一家人顿时陷入紧张、茫然、不知所措。望着一个个医生、护士急匆匆的脚步,听着生命监护仪不停的嘟嘟叫声,我硬着头皮不厌其烦的拦着从急救室走出来的白大褂,哀求般地打探父亲的最新病情。甚至听到重症监护室的门吱的一声响,我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这一刻不知传出的消息是福是祸。那个煎熬,那种焦灼的不祥感,至今不时袭扰在我的心头。直到下午七时许,一个医生模样的人带着一脸疲惫对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我们一家人说,病情暂时稳住了,但人仍未摆脱危险。一家人面面相觑,稍许松了口气,这时才想起全家人一整天忙的汤水未进了。
晚上,我和妹妹、妹夫寸步不离的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楼道里,饱含泪眼,相对无言,没有一丝睡意,往日的记忆向潮水般一幕幕涌现出来。
父亲生于1933年商州贫瘠的农村,姊妹中排行最小,祖父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据说他一辈子不识铜钱,给人打一天工,东家除了管吃管住,结账时每天付一升玉米,按天数。那时候,祖父为了后代不再吃没有文化的苦头,不受富人欺负,祖父领着两个伯父跑东乡,窜西乡,没日没夜的为有钱人家千金做嫁妆,给富户盖大厦,为的是朱家门里能供出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父亲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自幼奋发努力,跑到离家二十里外的两岭村上朝阳小学,赴四十里外的丹凤念中学,期间所吃的苦自不当说。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考上陕西师大,毕业以后返乡执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直至光荣退休。
在随后的治疗中,父亲的病情成了挂在我们全家人脸上的晴雨表,是我们一家人不断尝试人世间悲欢离合与跌宕起伏。先是大夫绞尽脑汁,用尽了办法,父亲的体温始终停留在39度高烧不退,伴随人也昏迷不醒。市中心医院使出了看家本领,各种化验,加强CT、磁共振等都派上了用场,细菌培养做了无数次,集体会诊也无疾而终。每一次给父亲抽血化验,我的心如刀绞,担心父亲羸弱的身体还能不能支撑的住。在巨量抗生素的围攻下,父亲的体温终于慢慢降下来了。正当我们兄妹看到喜悦的曙光时,医生又无奈的抛给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老人因不明原因迟迟不得苏醒!怎么办?转院吧!去掉呼吸机怕路上发生不测;继续盲目的治疗,怕耽误了病情,是自己一生背负良心的谴责!
父亲是幸运的,就在我陷入回天无力的绝望时刻,一位挚友给我介绍了省城著名医院的神经科博士,我当即带上父亲近期所有检查资料赴省城询诊。经高人指点,父亲可能是急性肺炎诱发了脑炎,故而昏迷不醒的推断。霎时我茅塞顿开,不由得慨叹,到底是高人呀!经对症下药,昏迷了三十多天的父亲渐渐苏醒过来。是上天的造化,是父亲前世修来的福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帝。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三十多个日夜,目送了多少老人从这里不情愿的走入另一个世界,尤其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却幸运的一次次躲过了鬼门关,不得不称为是一次奇迹。
就在父亲逐渐恢复了意识后,我给他讲述了他昏睡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并深情的感恩上苍的眷顾!感恩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感恩所有亲朋好友在父亲患病期间的关怀!感恩组织的关怀,是父亲在进入耄耋之年,作为儿子的我能在他身边尽一份孝心!感恩祖先赐予父亲健壮的身体,是父亲能屡次逃出魔掌,浴火重生。父亲却淡淡的对我说:“我这一生,除了把教育事业看的重,包括自己的一切都看的淡!”对我们兄妹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一生勤俭自立,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父亲克服计划经济造成的重重困难,勇于承担家庭重任,闲暇学着给我们兄妹织毛衣。为了过年能让我们兄妹穿上新衣服,他寒假买了本裁缝书籍,边看边实践,硬使我们兄妹少年时代年年都能按时穿上新衣服。
父亲为人处事公道正派,老知识分子的情怀寄予了他一生刚正不阿,不愿求人,不为权贵折腰。记得在文革刚结束,国家处于拨乱反正年代,唯“文凭”论英雄的特殊时期,他却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清高孤傲,愤世嫉俗,厌恶社会上的拉关系,走后门,倡导公平、正义。甚至倔强到不愿乞求身居高位的老同学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他信奉的格言是“宁可不如人,不可不是人”的做人信条,直到从教四十余载,以中教高职退休。
父亲的一生勤俭持家,谨慎有余,为人正直,品格高尚……有位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愿耄耋之年的父亲好人好运,颐养天年。
晚上,我和妹妹、妹夫寸步不离的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楼道里,饱含泪眼,相对无言,没有一丝睡意,往日的记忆向潮水般一幕幕涌现出来。
父亲生于1933年商州贫瘠的农村,姊妹中排行最小,祖父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据说他一辈子不识铜钱,给人打一天工,东家除了管吃管住,结账时每天付一升玉米,按天数。那时候,祖父为了后代不再吃没有文化的苦头,不受富人欺负,祖父领着两个伯父跑东乡,窜西乡,没日没夜的为有钱人家千金做嫁妆,给富户盖大厦,为的是朱家门里能供出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父亲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自幼奋发努力,跑到离家二十里外的两岭村上朝阳小学,赴四十里外的丹凤念中学,期间所吃的苦自不当说。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考上陕西师大,毕业以后返乡执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直至光荣退休。
在随后的治疗中,父亲的病情成了挂在我们全家人脸上的晴雨表,是我们一家人不断尝试人世间悲欢离合与跌宕起伏。先是大夫绞尽脑汁,用尽了办法,父亲的体温始终停留在39度高烧不退,伴随人也昏迷不醒。市中心医院使出了看家本领,各种化验,加强CT、磁共振等都派上了用场,细菌培养做了无数次,集体会诊也无疾而终。每一次给父亲抽血化验,我的心如刀绞,担心父亲羸弱的身体还能不能支撑的住。在巨量抗生素的围攻下,父亲的体温终于慢慢降下来了。正当我们兄妹看到喜悦的曙光时,医生又无奈的抛给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老人因不明原因迟迟不得苏醒!怎么办?转院吧!去掉呼吸机怕路上发生不测;继续盲目的治疗,怕耽误了病情,是自己一生背负良心的谴责!
父亲是幸运的,就在我陷入回天无力的绝望时刻,一位挚友给我介绍了省城著名医院的神经科博士,我当即带上父亲近期所有检查资料赴省城询诊。经高人指点,父亲可能是急性肺炎诱发了脑炎,故而昏迷不醒的推断。霎时我茅塞顿开,不由得慨叹,到底是高人呀!经对症下药,昏迷了三十多天的父亲渐渐苏醒过来。是上天的造化,是父亲前世修来的福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帝。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三十多个日夜,目送了多少老人从这里不情愿的走入另一个世界,尤其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却幸运的一次次躲过了鬼门关,不得不称为是一次奇迹。
就在父亲逐渐恢复了意识后,我给他讲述了他昏睡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并深情的感恩上苍的眷顾!感恩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感恩所有亲朋好友在父亲患病期间的关怀!感恩组织的关怀,是父亲在进入耄耋之年,作为儿子的我能在他身边尽一份孝心!感恩祖先赐予父亲健壮的身体,是父亲能屡次逃出魔掌,浴火重生。父亲却淡淡的对我说:“我这一生,除了把教育事业看的重,包括自己的一切都看的淡!”对我们兄妹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一生勤俭自立,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父亲克服计划经济造成的重重困难,勇于承担家庭重任,闲暇学着给我们兄妹织毛衣。为了过年能让我们兄妹穿上新衣服,他寒假买了本裁缝书籍,边看边实践,硬使我们兄妹少年时代年年都能按时穿上新衣服。
父亲为人处事公道正派,老知识分子的情怀寄予了他一生刚正不阿,不愿求人,不为权贵折腰。记得在文革刚结束,国家处于拨乱反正年代,唯“文凭”论英雄的特殊时期,他却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清高孤傲,愤世嫉俗,厌恶社会上的拉关系,走后门,倡导公平、正义。甚至倔强到不愿乞求身居高位的老同学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他信奉的格言是“宁可不如人,不可不是人”的做人信条,直到从教四十余载,以中教高职退休。
父亲的一生勤俭持家,谨慎有余,为人正直,品格高尚……有位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愿耄耋之年的父亲好人好运,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