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难忘母亲
王丹锋
文章字数:1526
  7月7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再也见不到她,听不到她对我的教导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最疼我的母亲再也回不到我身边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人格风范,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指导着我正道直行。
  母亲在家排行老二,她十一岁时没了母亲,和我的外祖父、大舅、小姨、只有一岁的小舅相依为命。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在她一生中,却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品格:坚强不屈,吃苦耐劳;能说会道,待人热情;教育子女,严格认真。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从不嫌弃父亲家穷和身体瘦弱,一个女人家经常干的是男人的事。因为修二龙山水库,我们由麻街移民到东乡沙河子,她和父亲克服当地人欺生排外的重重困难,在新的家乡扎下了根。土地集体经营时,父亲在外教书,就母亲一个劳力,家里常常缺粮少食,她忍饥挨饿却不让她的孩子受罪;地分到各家各户耕种后,我们兄弟姐妹年少力弱,母亲经常一个人弓着腰将沉重的架子车拉出家门,将满地的庄稼用架子车拉回,她高兴全家吃饭有了保障,从未叫苦叫累。
  母亲爱和人说话,她给村里二三十个小伙姑娘做媒,成就了一对对美满婚姻,她让父亲带亲戚朋友的孩子在身边读书、吃饭,让父亲给孩子们帮忙填报志愿,帮他们顺利端上了国家的饭碗。亲友和村人每有红白喜事,她都忙前忙后,忘记疲倦。我们初到异乡租住的房主膝下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有意将母亲收为干女儿。母亲满口答应,让我们唤老人为外爷外婆,儿辈为大舅二舅三舅,母亲视他们为至亲,成为村里的佳话。母亲操心我的婚事,托人去村里最大门户的女子家说亲,成就了我和妻子的幸福姻缘。三十多年前,我和妻子结婚时,全村十个小队的邻里乡亲都来贺喜,足见母亲善结人缘。
  小时候,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但母亲每遇来家讨饭的外乡人,她总将他们留宿在家,走时总给他们一些干粮和衣物。大舅年纪轻轻因病去世后,每到逢年过节,母亲总牵挂大妗子和她的四个儿女,心里难受啼哭不止,直到父亲将米面油、粉条、大肉、蔬菜亲自送到大妗子家,她才心安。我们兄弟姐妹很长时间对自己家里过年过节的东西被送到大妗子家有意见,多少年后醒悟过来,直佩服母亲的仁爱情怀之博大和雪中送炭的珍贵。
  母亲不识字,但爱到父亲任教的学校去,与生人熟人她都能搭上话,他们都夸母亲待人好、人能干。久而久之,母亲在养育我们兄弟姐妹时,总能跟上时代走,遇到难事思维敏捷、办法多、不胆怯,说话时不时有四字成语出现,甚至文话连连。她在检查我们学习时,就看你字写得工整不、行子摆得直不直,如果字迹潦草、学习不下功夫,她就打手、罚站。她记性好,能将听到和悟到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给我们,讲起故事来有情节有细节,绘声绘色,能让人笑出声来。我们为此惊叹母亲的聪明和智慧,时常遐想母亲当年能够上学,一定是个好学生。
  或许是受父亲当教师的影响,母亲对我选择当教师一直很支持。她说教师给娃教知识教做人,受人尊敬。我考中师体检时,负责登记身高的老师笔下误,将我1.65米的身高记成了1.05米,结果被要求重新测身高,这事被母亲知道了,她很是生气,挖苦这个老师:“我娃险些让你害得考不成师范,当不成老师!”当时,我爸的同事中还有建议我报考农校的,母亲一听急了,“不报农校,我是农民,我娃好不容易考上了,上了农校,又得当农民?”别人一听,见她误解了农校,就解释说农校是培养干部呢,不是出来当农民。但她仍坚持说:“就是要让我娃上师范,将来当老师。”多少年过去了,我觉得母亲对我的职业规划是对的,学校真是个好地方,教书育人的工作很有意思。
  那个最疼我的母亲永远地走了。但在我的心里,我一直骄傲,我的母亲是一位不识字的文化人,是我们家里最有人格魅力的长者,是村里受过她帮助的人心中的“活菩萨”。说到底,我佩服母亲是一位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端端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