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去留仙坪
扬 清
文章字数:1259
  去留仙坪的时候,一路走着山重水复的山路,呼吸着清新凉爽的空气,越是离山近,车窗外的山景越是让人觉得奇异。我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山景,其他时候,也进过山,但那都是给眼睛过瘾,而这次去留仙坪,却是涤荡心灵。
  留仙坪是一个红色旅游示范村,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从市区到这个红色教育基地。沿途群山交错,万绿荟萃。车子走在弯弯绕的山路上,能近距离地观赏高低起伏的山势、鲜嫩浑圆的青皮核桃。值得称道的是,山路两侧的房舍都装饰过,装点得也并不过分,就是把山舍房屋的墙壁刷了刷,把那山野之中长势奔放的草木顺了顺。但就是这些分毫之间的举动,便让那举目苍茫的山景有了生气。一路走过去,路途洁净,山水清丽。那些依偎在公路两边的山舍,不再像那深处于草野之中的荒芜小院,而是更像那清修之士退隐闲居的清雅闲苑。一路观赏着这些房子,想象着山居之人那干净利落的生活气象,对即将造访的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多了几分敬重。
  我们参观的留仙坪村是李先念所率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与巩德芳率领的陕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之处。现今把当年的指挥部以及周围村舍统一整修了,不大的山村里,能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件。当我们看到信件上那些古朴大气的笔迹时,革命时代那种生机蓬勃的力量感迎面而来。战争岁月里,那些一页纸的信件,在当年必然是牵扯着一大段故事,甚至是一大群人的性命。历史在今天把那样的一份份信件举重若轻地贴在了黄色的泥墙上,尘封在一个玻璃罩之中,但幸好还有许多人愿意翻山越岭去体认当年的历史,去瞻仰那一段光辉岁月。
  留仙坪村把与那一段革命岁月相关的泥土房舍、土炕马灯、土灶纺车等老物件一一复原了。艺术化的复述方式让那段朴素的革命岁月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在留仙坪村游走了一圈的我们,并不只限于欣赏艺术对过往的革命岁月的理想化,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也不避讳地讲述了革命遇到危难时,那些流血牺牲的壮烈,那些仓促殉命的生灵的悲怆。这应该是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展现的又一个让人感动的地方——事不避难。
  我们在村中盘桓了一天,这样的小村落吸引我们的不仅是那红色旅游的“招牌”,还有那进山山路两侧被形塑过的风景。任何的旅游我想都应该不在于目的,而在于那个过程。留仙坪村从人们进山那一刻,就开始布景了。这种注重以美化整个旅游过程的全域视野来加深人们的审美体验的办法,应该是文明旅游的一种表现。然,我们看到的文明旅游,并不只是把所有地方都美化了,留仙坪保留了小山村古朴自然的原生态的美。我们也尽可能去保护当地悉心营造出来的人与自然和洽相处的人情风貌,把车停在胜利会师广场前面,步行游览一两公里之外的山村风光。
  从留仙坪归来后,那个小山村散发出的影影绰绰的红色光芒却一直萦绕在心头,在这些移步换景的红色旅游风景中,贯穿着革命热土们的感人故事。那些故事源于真实的历史,故而有了摇动心灵的感染力。我们在倾听一个个壮怀激烈的革命故事的同时,也用身心去感受那些红色旧址。
  得空,可以去留仙坪走走。那里有万水千山中的一点红,有适当人化自然后依旧留存着的原汁原味的原始山林气息,也有作为革命老区的商洛向外界陈述的,现今这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