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杀年猪
张桂萍
文章字数:1776
  一进入腊月,腊八粥的香甜还在人们的口中弥漫,七村八乡就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和猪的号叫声,那是庄户人家开始杀年猪了。
  农村人的思想里,喂有一头猪的人家,才可称之为富裕幸福。如果过年家里不杀猪,会被认为这户人家的生活不怎么样。我家过年是一定会杀年猪的,倒也不是家里有多富裕,主要是父母是很有仪式感也很讲传统的人。过年敬祖宗的香火案上要是没有猪头、猪脚、猪尾巴,那对祖宗的虔诚度是不够的。所以,就算家里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喂养一头年猪。
  过去养肥一头猪,大概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因此,每年二三月间,甚至更早的正月里,母亲就要打听哪里卖猪崽。有合适的,就早早定一两只。回来去山上树林里扒回满满几背篓的桦栎树叶,把那早已整理得干干净净的猪圈填得满满的,松软暖和,让人看了都直想上去打几个滚,躺在上面睡一觉。等到猪娃满了月份,挑上一只或两只看起来品相好、长得精神的,用装着半篓树叶松软舒适的背篓给背回来。母亲一天四五遍地给小猪娃喂吃的,有时候故意多做一点红薯糊汤,有时候是烫熟了的麦麸或者麦面拌汤,用一个葫芦瓢装着,满怀爱意地喂它们,一边喂,一边还用手抚摸它们的颈背。慢慢地,它们接受了这新的环境,与主人也渐渐熟络起来,一听见脚步声,总是一骨碌从它藏身的树叶堆里钻出来,摇摇头上的树叶,哼唧哼唧地跑来,抬起一双闪亮亮的眼睛,充满期盼地望着给自己送吃食的主人。
  母亲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猪圈边“啰——啰啰啰”地呼唤小猪,母亲一召唤,两小只从树叶堆的深处一跃而出,就会奔到猪圈边。下地干活的母亲,总会从地里摘几把野菜,拿回来让小猪先垫垫肚子,然后再去给它们弄吃食。养猪的过程是辛苦的,就像照看小孩子,怕冻着、怕饿着,但也是快乐的,看着它们一天天地长大,活蹦乱跳、快快乐乐,感觉每天都有了牵挂,有了生活的寄托。只要猪圈里不空,杀年猪的愿望就不会落空。
  十月间,小猪长成了“半泼子猪”,这是猪最能吃的时候。常常是一桶猪食,不一会儿就被两头半大不小的猪埋着头给吃完了。这时候,也是农村喂猪最难的时候。红薯藤、花生蔓等粉碎的饲料已基本吃完,新一年的叶叶蔓蔓还未长出,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得担起打猪草的重任,半天寻不到半篮子,真的很辛苦。
  要想过年杀头大肥猪,冬月间,就要开始拱猪膘了。一堆堆的红薯,洗净蒸上一大锅,捣碎放大盆里存着,每顿烧小半锅温水,把红薯泥煮热,再烫一点儿麦麸、玉米面,拌点儿泡开的花生饼,香香甜甜,猪吃得头都不抬。很快,就养得膘肥体壮,这时候,也就到腊月天了。
  母亲站在猪圈边,半是骄傲半有不舍,可心里已经在盘算,哪天去找杀猪佬呢?
  到了腊月的某一天,早上四五点,母亲就起床烧满满一大锅热水,一边烧水,一边收拾头几天就准备好的萝卜、白菜、蒜苗、葱。到天亮的时候,杀猪佬来了,帮忙的也来了,大大的杀猪桶准备好,锅里的水要翻大泡。几人悄悄下到猪圈,抓耳朵的抓耳朵,抓腿的抓腿,猪叫声、人喊声、旁边还有吆喝声,好一阵吵闹。六七个人围着猪,一声吆喝,终于从猪圈里把那头待宰的猪给拽了上来,连拉带拽拖到杀猪桶上面的门板上,杀猪佬从猪脖子上一刀下去,那头拼死挣扎的猪,一会儿就只剩抽搐了。这个过程要尽可能的顺利,中国人做啥总讲个吉祥,杀年猪顺利,预示着主人家这一年将顺顺利利。
  这时,父亲赶紧从家里拿出准备好的香和炮,对着猪圈的方向,点燃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拜上三拜,再放一挂鞭炮,以示谢意和祈愿。猪已用几个大铁钩子钩着,挂到一个早已搭好的架子上,一分两半,除去了肠肚内脏。主人拿来一杆秤,即使费尽周折也要称称猪肉的重量,这既是一年的辛劳,也是一年的收获。能称出上百的数字,会引来邻居的羡慕与夸奖。接下来就是大卸八块,再细分几十块,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晾凉,花椒、盐细细抹匀,腌制五六天,等到一块一块挂在墙头,排成一长排的时候,谁从家门前过,总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有的甚至会数数有多少块。
  吃杀猪饭也是一个重头戏,每年杀年猪,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肉,烟熏火燎,肥的瘦的,炖洋芋、炒萝卜、烩白菜,盘盘不离肉,个个味不同,白馒头、酸菜面、白米饭齐上桌,邀请的亲戚朋友,帮忙的师傅乡邻,围着桌子大口吃肉、大杯喝酒,尽享美味和快乐。完了还要给左邻右舍一家端去满满一大碗,叫大家都尝尝鲜。
  杀年猪,见证着乡村人的富裕生活,见证着乡邻亲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乡村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