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竹林关村 美丽乡村焕新颜
文章字数:1213
  本报讯 (通讯员 赵 静)2024年,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核心任务,以细腻的“绣花”功夫,重塑乡村外在形象,深挖乡村内在价值,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全力推进美丽、和谐、宜居、宜业的村庄建设,促使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式发展。
  先“洁面”后“美妆”,雕琢乡村新貌。在生态修复进程中,竹林关村规划先行,精准布局,选定大柴沟组作为示范区域。此地虽毗邻景区,却饱受闲置房屋杂乱、土旧建筑林立、环境状况不佳等问题困扰。竹林关村遵循“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针,对“路、景、院、业”进行统筹规划,为村民量身定制居住区、庭院种养殖区以及休闲区域,并明确各项工作的任务清单、实施路径与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推进有条不紊、高效顺畅。同时,竹林关村聚焦关键领域,靶向发力,以生活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突破口,全面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拆除32个废弃圈舍与旱厕,新建25个小菜园、8个卫生厕所和1处休闲广场,铺设5条巷道和1.6千米污水管网,彻底扭转了村庄以往的脏乱差局面,使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变“风景”为“钱景”,激活经济引擎。竹林关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盘活闲置资源方面,竹林关村创新经营理念,对老旧房屋和闲置土地进行深度挖掘与合理利用,成功打造13个美丽庭院,改造6个宜居农房,引导村民自主投身农家乐和民宿经营,实现土地增值、房屋增收,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用活旅游资源,竹林关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打造2家精品农家乐和3家特色民宿,建设1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修建2.1公里花海、茶海观光通道,开发手工挂面、粉条、蜂蜜、土鸡、竹编、菜籽油等6类特色旅游产品,构建起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乡野休闲旅游胜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业态多元化发展。此外,竹林关村积极推行“乡村旅游+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优化庭院布局,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自主开展“五小”经济。目前,全村已有231户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经营小商贸,养殖土蜂180箱,开设手工作坊4个,形成了“一院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让小庭院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化“被动”为“主动”,共建美好家园。竹林关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竹林关村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思路,推选村干部和乡贤能人担任“院落长”,定期在群众聚集场所召开“院落会”“说事会”,围绕村庄发展规划、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重大事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事务的决策者。竹林关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构建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社会资本经营为辅的多元化建设运营机制。6户群众通过土地、房屋流转获得租金收益,231户群众自主创业实现增收,30多名群众通过代管、就近务工等方式稳定就业,切实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