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服务 便民零距离
文章字数:2404

3月21日傍晚,走进山阳县中村镇新区社区,广场上热爱运动的群众正踩着音乐节拍跳广场舞,便民市场里流动商贩秩序井然,防火宣传展板前聚集着认真听讲的居民……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新区社区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新区社区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党群联心卡”制度,聚焦社区治理、平安建设、群众就业、乡风文明等方面,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入手,一桩桩一件件解决,成为社区群众贴心、放心的“自家人”。
发挥组织优势
3月18日,新区社区E区一群众反映家中客厅顶部渗水,E区网格员立即把这一情况告知社区居委会,驻村第一书记王蓉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建平随即来到群众家里,经过仔细排查,发现是三楼住户阳台漏水漫延到楼下客厅位置,情况核实后,杨建平将双方叫到一块协商,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墙面受损我负责维修,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要处好。”二楼的刘康听到邻居这么说,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新区社区规模大、人口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新区社区健全“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员”三级组织体系,建立居民、物业、园区、创业等党小组4个,在5个居民片区设立网格单元61个,发放“党群联心卡”3000多张,联心卡上面有网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增设电、水、气等便民服务电话,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寻求帮助。
“社区群众无小事,有些事还是急事、难事,只要接到群众电话,先放下手头事去处理好才放心。”杨建平说,有几次他正准备做饭,刚打开煤气灶要炒菜时接到群众的电话,于是就关掉火赶去解决问题,处理好事情后回来再继续炒菜做饭,虽然肚子饿了些,但心里却很踏实。
谁家的下水道堵了、钥匙掉水沟了、电闸跳了……社区党员干部总是不厌其烦,一趟趟穿梭在小区的5个片区,耐心倾听、用心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去年的一天中午,C区网格员打电话给社区干部兼片区长的杨成华,说居民卢芳琴的大孙子突发癫痫,老人患病行动不便,请求社区帮忙想办法。杨成华二话不说,直接开车来到小区楼下,背起孩子迅速送往镇卫生院抢救,随后又转往县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由于送医及时,孩子最终转危为安。
创新便民举措
“重新规划建设了商贸一条街后,商铺经营也规范有序了,新区街道一下子变宽了。”近日,新区社区居民彭娜娜感慨道。
新区社区有5个居民小组2052户7263人,辖区内建有新区产业园,新区街道两旁有酒店、餐饮、超市等门店,一遇到逢集日,小摊小贩随处乱占摆放,嘈杂喧闹、秩序混乱,过往车辆行人难以通行,既影响了市场环境,又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新区社区将其列为民生实事待办事项,积极争取“五小”经济资金30多万元,对小摊小贩划行规市,将新区市场科学划分为日用百货、蔬菜水果、服装服饰等区域,建成门面房29间,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带动12户脱贫户创业、50多人就业。
此外,为了解决小区内环境脏乱差问题,2023年,新区社区创新实施“爱心菜园”项目,争取县移民办扶持资金30万元,开辟了40块“爱心菜园”,采用爱心积分方式进行租用,有意向的群众先缴纳一年租金,并对本单元楼梯卫生进行清扫,每打扫一次为其累计相应的爱心积分,由爱心积分专班进行验收,年底以积分抵扣当年租金,激励群众维护小区环境。
“有了这个菜园子,自己种菜省了不少买菜钱。”居民张业元面带笑容地说,小区群众闲暇时聚在菜园旁拉家常,大家都在感叹楼梯和过道更干净了,看见绿油油的菜地心情也好,进了小区就像回到家一样亲切舒服。
今年33岁的米晶晶是C区2单元的住户,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进出只能靠坐轮椅,杨成华路过时发现她每次上下楼很不方便,于是经过社区“两委”班子商量后,为她专门修了一段斜坡便道。
“现在我不用家里人把我抬上抬下了,不用麻烦别人独自就可以出门了。”米晶晶满怀感激地说,社区以细微之处的关怀为她办了一件大事。
弘扬文明新风
文明新风,浸润无声。社区环境好了,群众的文明素质也要跟上。今年以来,新区社区以移风易俗为有力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修订完善“居规民约”、探索推行“红白喜事会”等举措,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同时,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幸福的家庭需要爱和包容,我们小家庭和睦了,小区这个大家庭才会和谐融洽。”75岁的模范好婆婆杨青叶说。
新区社区还组建了以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为主的“服务先锋队”,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在辖区开展“平安走访”活动,采取“廊亭文化”“文艺会演”“小板凳”等形式,深入小区楼院、文化广场、居民家中,以社区事、邻里事和居民最容易接受的“小道理”为切入点,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普及安全知识、培育文明习惯、倡导文明新风,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激发广大群众主动作为、担当善为的精气神,凝聚起自觉自愿参与基层自治、建设美好家园的内在动力,为美丽和谐小区贡献力量。
“过去垃圾到处都是,现在配备了垃圾箱和转运车,商家店铺和小区群众都自觉打扫各自的区域,不乱摆乱放,群众素质提高了,街道干净多了。”保洁员吕荣丽说。
近年来,新区社区集中对污损违规广告牌、临时建筑进行拆除,对违法占道经营进行清理,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增配垃圾转运车4辆、分类收集亭30个、铁皮垃圾箱80个、垃圾桶1000个、保洁工具300套,新修旅游厕所、公共厕所3个,成立红白理事会1个,功能日益完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在新区社区,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日常服务的细节里。一杯热茶的耐心倾听、一张卡片的暖心服务、一条街道的完善规范、一张笑脸的满意肯定……在党建引领中强根基,在精细服务中暖民心,让“有事找社区”成为居民共识,新区社区正以点滴暖心小事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